渭北高原上的大風車,北風呼過,徐徐旋轉,將光明的力量輸送至千家萬戶是西北電建一公司所有參建人員在陜西澄城縣埋首苦干的心之所向。
90天 20臺
從烈日當頭到秋風瑟瑟,他們順利完成20臺風機基礎澆筑工作。作為當地的風電扶貧項目,公司總承包的陜西澄城寺前風電項目受到上級單位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工程囊括了寺前鎮、韋莊鎮一帶15個村子,方圓82平方公里的面積。日復一日的風機巡檢是項目負責人景康振的日常工作,一圈大半天,三天一箱油是他們驅車奔赴各臺風機的常態,距離遠是風電最特別之處,也是扶貧之路該走的“路”,而扶貧之路在于“扶”,“貧”字當頭重如山。
風機基礎基本都處在農民果園里,豐收的果實對于辛勞的農名來說,就相當于迎風展翅的風機之于風電人。不解到理解,干戈化玉帛是所有風電項目建設初期的第一座“大山”。“有困難找組織”是黨員群眾的最佳解決辦法,項目部負責人多次前往村委會,溝通協調為雙方爭取最大的利益。那就是“脫貧摘帽”,村民上門“求解”,參建人員以禮相待,要求合理賠償,負責人積極配合,確保施工進度有條不紊,風機早日建成,村民早日享福。
搶裝潮保電價
2020年,項目剛剛扭轉了受疫情影響的被動局勢,一股強勁的“搶裝潮”之風迅速襲來,打破了項目的正常計劃,吊車難尋,風機無法正常吊裝成為新的“燃眉之急”。
一個字,找!打電話,上網查,尋找關系網,通過多方協商,第一臺主吊順利找到;直接奔赴吊車制造廠家,第二臺主吊順利找到,剛剛組裝調試完直接運輸至現場。當看到兩臺龐然大物矗立在風機承臺基礎邊時,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機械到位,專業熟練技術工迫在眉睫,通過與公司溝通協商,調配技術骨干前來鼎力支持,一切為了扶貧工作!12月11日,項目升壓站一次帶電成功,截至目前,20臺風機全部吊裝完畢!
一張圓桌一碗麻食(陜西面食)
項目部是租賃的一座二層小樓,一樓辦公,二樓住宿。走進一樓大廳,墻上規規整整地貼著各項制度、項目簡介、整體規劃、崗位職責等,兩張辦公桌上放滿了資料文件。白天,項目空無一人,而到中午,那張干凈的圓桌上才會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麻食,大家圍坐一圈,吸溜吸溜的滿口香,身上的寒意才漸漸消退。夜晚,微弱的燈光從窗戶縫里跑了出來,寒冷的北風會從門縫狡猾地鉆進來,裹著厚厚的棉襖,彎曲的脊背,是深夜處理案頭工作的西北電建人。
“快了,快了,再過幾天把這臺風機吊裝完,就可以抽時間回家了!”那是睡夢前的最后一句話,而在夢里,有一首童謠淺淺吟唱“大風車啊,吱呀吱呀轉……”
扶貧星光路,風電頌悠揚。那是一片小天地,卻有大乾坤,只有寥寥數人,卻創造無限價值!西北鐵軍的光榮是延續和繁榮。 |